南京邮电大学2024年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参赛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7-16   浏览次数: 10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已发布参赛通知。为更好地推动我校师生参与该项赛事,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根据学校关于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相关安排,现将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相关参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事介绍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赛事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之一,首届大赛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办,本届大赛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

二、大赛主题及参赛项目要求

1.大赛主题:

智慧双碳,创享未来

2.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须契合“智慧双碳,创享未来”这一主题,围绕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

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或行业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 赛道一双碳 + 环境与绿色科技

  • 赛道二双碳 + 新材料与新能源

  • 赛道三双碳 + 电子与信息

  • 赛道四双碳 + 设计与制造

  • 赛道五双碳 + 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 赛道六双碳 + 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 赛道七双碳 + 农业生产与环境

三、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和经推荐的海外院校研究生。

2.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需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同一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作为队伍的参赛单位。

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参赛队伍所属培养单位的正式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队伍不超过3支。

其他说明:大赛规定的报名截止时间后不能对报名信息进行调整或更改,包括但不限于队伍名称、成员、排序以及指导教师等。

四、作品提交要求

1. 参赛选手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报名与作品提交,同一作品不可同时参加专家命名赛道和行业企业命名赛道;参赛队伍/队员曾在往届“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需在作品文件中说明参赛作品于获奖作品相比较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参赛选手须根据模板提交创新计划书及其他可选辅佐材料(附件1),由参赛单位负责进行校级审核。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不能对作品进行调整或更改

2.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组织方在征得参赛团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将参赛作品及相关信息供大赛合作方有限查询。

3.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4.注意事项:大赛期间报名及其他材料的提交均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大赛使用的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所以提交至官网的报名材料须使用中文(简体),如需提供英文材料请提前联系承办方,经确认后,另行提交。

五、赛程安排

1.大赛通知发布时间63

内容: 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大赛官网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 (acge.org.cn)

2.大赛报名时间

时间63-823

内容: 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

3.资格审查

时间:63-823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接受参赛资格审查。

4.作品提交时间

时间63-830

内容:各参赛团队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系统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5.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时间831-930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复赛。2024 9 月下旬大赛公布进入复赛团队名单。

6.决赛评审间1019-20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 PPT 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六、大赛支持和奖励

1.主办方层面:

大赛为获奖队伍提供高额奖金、国家级竞赛获奖证书。

2.学校层面:

学校大赛牵头单位提供交流和服务平台,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25-85866533。请参赛队伍填写在线表格https://docs.qq.com/sheet/DVmJWUUhqeFd4ZGl0


七、大赛组委会

有关竞赛相关问题亦可联系大赛组委会。

大赛承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联系人:邢老师

联系电话:027-87215931

电子邮箱:xinghuicn@126.com

附件1: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创新计划书模板.docx

附件2: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参赛指南(0603).docx

附件3: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专家命题赛道赛题汇总(第一批0603).docx


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