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

清华大学严飞博士莅临研究生“科学与人文大”讲堂第二十期活动


 

为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129日,由研究生院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研究生“科学与人文”大讲堂第二十期活动在我校仙林校区行政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的严飞博士,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部分教师一起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玉括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Building Cultural China in big data: 大数据视野中的中国文化脉络研究”。首先,严老师以南京著名景观“大报恩寺”从驰名中外到如今鲜为人知的事件开始,引出今天主讲内容:如何在人文,历史中利用大数据。严老师指出,文化脉络(Cultural Context)从狭义上解释为文学中的“上下文”,更广泛的意义上,引申为文化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关联与发展,也即文脉。中国是一个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大国,国家文脉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变迁,是中国软实力和中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探寻中国文脉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严老师的研究基于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对国家的传统和当代文化中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关键词)进行检索和分析,生成不同维度和层面的文化指标,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对国家文化的历史轨迹、发展历程、变迁图景进行了全面展示和比较。

紧接着,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大数据: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出现,为社会科学学者研究现实生活中社会经济运行轨迹和文化行为、政治现象的互动提供了全新的前景。并在“大数据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意义”两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严老师的讲座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使现场老师和学生感受到大数据的意义。听了严老师精彩的讲座,现场的同学纷纷与严老师主动交流,提出他们的疑惑,严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 

讲座历时两小时,严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和清晰的脉络为现场师生展现了一个用大数据构建起来的信息世界,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启迪了思维,使大家受益匪浅。


仙林校区地址: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三牌楼校区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
邮编:210003
锁金村校区: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邮编:210042
Copyright ©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苏ICP备11073489号-1